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樊纲:多数农民进城才有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7日 11:16  理财一周

  樊纲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讲转型,都在讲结构的调整,都在讲要应对新的变化。世界究竟有什么最大的变化?在我看来最大的变化是三十几亿原来贫困国家的人口要加入世界劳动大军,然后加入消费者的行列。现在世界上的一切事情背后都有这个大的变化。

  过去几百年来,世界的发展、物质文明的提高、精神文明的进步,基本上就是一二十亿人口的发达国家的事情。而最近几十年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亚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国家,都是经过几十年的调整再重新起步,比如印度。新加入的劳动大军都是低成本的,成本拼不过,就必须要升级,才能活下去,才能够有新的就业。

  由于这三十几亿人,不仅要劳动,还要进行消费,要城市化,就有了世界资源市场上的各种转型和变化,包括资源价格的上涨等。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国家都在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生产力越来越高,技术越来越进步,生产能力越来越强。所以,现在全世界由于这三十几亿人的加入,每天存在着大量的过剩生产能力。

  有人老在问通货膨胀前景如何?我说除了粮食以外——因为粮食是跟土地相联系的——至少现在想让世界上出现通货膨胀还不太容易呢。因为各行各业都存在大量生产、过剩生产能力,大家都在拼命竞争这些基本的东西。

  各个国家,包括我们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发展,在努力完成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正在逐步深化。你要想发展,必须要走这个道路。而这个过程又是痛苦的过程,它在不断发生变化,同时充满着矛盾,充满着焦虑、紧张,充满着冲突。但是,这是人类一个伟大的进步,任何进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今天的主题城市化,经济要调整、企业要应对,这就是现在世界面对的大的趋势。

  我们中国当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我们有十三四亿人口,印度11亿人口,在总量上也是很大的一块。我们正在进行调整,我们工业化进程大概完成了70%左右,这是怎么算的?按人来算的,按就业算的。现在农民占整个劳动力的比重大概在30%左右,就是主要以农业收入为生的群体大概占到劳动力的30%左右,也就是说工业化进程刚完成了70%左右。而且不要忘了这部分农民挣的是打工仔一半的钱,官方统计是46%、47%。

  为什么农民非得进城?为什么农民不在农村呆着?为什么非要转移出来呢?这不是我们要他做的,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因为现在农民的收入只有打工仔的一半,因为农村的生活居住地,太分散了,基础设施效率太低,服务业不能发展,家庭生活不能社会化,等等。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发达国家最终都走上了这条道路,这是有道理的。

  农民得进城,是不是必然的?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农民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不超过3%,日本是4%,韩国5%,美国只有1.7%,英国只有2%。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进了城市?现在说为什么有人想到农村去,是因为他先有钱,然后到农村买一个别墅,或者交通好了到农村住着,那不叫农民。

  什么叫做新农村?在我看来,新农村就是多数农民走了之后的农村,剩下的农民耕作更多的土地收入才能增长,首先得有跟打工仔一样的收入水平。老有人在那里说,我们得让农民有乌托邦的幻想,农村生活多么美好!是,你有钱之后才美好。所以,基本的现代化进程不可否认,不管多么艰苦。

  农民进城也是很痛苦的事情,首先要面对着城里人的白眼,一方面工作着,一方面城里人还瞧不起他们。从边远地区到大城市转型的痛苦,当然收入增加的幸福等等方面都要考虑进去。这是我们这个国家在这个发展阶段上所要经历的事情。

  最后一点,就是要承认城市化进程不是一个只有幸福没有痛苦的过程。城市化进程是一个社会发展进程,有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有社会的发展过程,其中要应对各种经济的问题、经济转型当中的各种矛盾,包括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包括在一个城市里面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的时候,怎么能使低收入阶层、高收入阶层安居乐业相得益彰,社会和谐。这就需要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城市化需要一系列的公共政策来配合、来应对。包括医疗、社保,包括教育,包括环境、住房、土地,包括整个城市规划中,你有没有想到不同群体的需要。

  城市发展,你可以说让原来城里的人过得更好。我说不是原来的城里人,叫做城市贵族。城市化特殊的含义是农民进城,才叫城市化,而农民进城的最初一定是低收入阶层。因此城市化本质上是低收入阶层进城的过程。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有没有想到这一点,城市化是一个社会结构转型,是整个城市社会接纳低收入人群,为他们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一定会使市场扩大,使我们的经济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今后几十年城市会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使动力发挥作用的时候,要想到怎么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政策使这个过程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稳定,使我们的发展产生更多的幸福,使痛苦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本文根据作者在近期举办的“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主题论坛演讲稿整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